查看原文
其他

【农村能源探索】我国农村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及相关建议

国网能源院 中国电力 2023-07-06


编者按:农村能源作为我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网能源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在农村能源、光伏扶贫和乡村振兴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专栏将围绕农村能源发展、农村分布式能源技术、农村电气化等,结合相关成果和研究思考与读者进行交流分享。

文章导读农村能源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农业生产能源供给的清洁高效、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农民生活条件改善提供有效支撑。由于在农村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欠账较多等原因,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农村仍为突出。主要体现在:农村能源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农村能源有效供给;农村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率低,制约了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农村能源消费层次低和电气化水平不高,制约了城乡快速融合发展和农村地区能源消费升级;农村能源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制约了农村能源高效服务的社会公平。因此亟待提高农村清洁能源的供应能力,优化调整消费结构,提高能源服务水平和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建设美丽乡村。


我国农村能源发展面临的

挑战及相关建议

执笔人:冯凯辉、黄碧斌、闫湖

国网能源院

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


1

我国农村能源发展特点及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农村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能源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根据农业部相关数据,2018年,我国农村能源消费量约为5.62亿吨标准煤,其中农村生活用能3.16亿吨标准煤,农村生产用能2.45亿吨标准煤。煤炭、电力、石油、薪柴、秸秆分别占36.9%、17.4%、14.9%、11.7%、8.8%。虽然农村能源近几年在供给能力、消费结构优化等方面发生了较大改善,但在目前发展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1)我国农村地区能源基础设施落后,导致农村能源普遍服务水平低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与城镇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存在城乡二元制的问题。农村地区能源基础设施薄弱,技术开发资金投入欠缺,燃气、液化气和天然气供应尚未能普及到所有乡镇,部分偏远地区农网设备陈旧落后,农村商品能源总体供给不足,部分地区能源贫困问题依然存在,农村能源消费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2)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程度相对很低,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农村地区废弃物产量大、种类多,增长迅速,不仅对河流、地下水等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而且破坏农村空气环境,甚至威胁到村民的身体健康。如2017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上,全国畜禽规模养殖场共28万家,不足养殖场户总量的1%,规模化程度低,废弃物收储运难度大。即便是大型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水平也不高,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仅82%。

     (3)农村能源商品化程度低,能源消费层次低,消费结构不合理,电气化水平低,难以适应城乡融合发展

      一方面,能源消费层次低。我国农村能源商品化和优质化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农村能源消费中虽有电力、液化气、天然气等优质能源,但商品能源占比不足80%,特别是一些农业大省,仍有大部分农户以秸秆、薪柴为燃料,带来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突出。另一方面,农村新能源未有效利用。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等资源,但由于农村分布分散、新能源技术开发成本较高、农村居民对新能源技术认识不足等原因,造成农村地区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低。

     (4)农村能源社会化服务能力严重滞后,能源公平问题突出

      长期以来,农村能源管理职能分散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联动、合作机制较弱,资金投入也较为有限,管理手段仍旧沿袭旧的方式,人才队伍等也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缺少技术和市场相结合的创新机制。当前在农村能源管理上,还没有形成一套可持续发展的完善市场激励机制和技术服务体系,来适应建立城乡一体化能源供应体系建设及清洁能源发展需要。

2

促进我国农村能源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是加强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能源基础设施是保证农业生产、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提供能源普遍服务水平的重要支撑。在国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新基建发展背景下,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将迎来发展机遇。要统筹考虑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能源发展需求、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将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规划,与道路建设、供水设施等统筹规划。加强农村电网建设,提升互联互供能力,提高供电可靠率和智能化水平。在有经济条件地区加强燃气管网、供热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保证集中供气、供热实现。

      二是大力推进本地废弃物能源化开发利用。农村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具有双重环保效益,不论是应对气候变化,还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亦或增加能源资源供应都非常重要。据初步测算,目前全国可用于能源化利用的废弃物资源总量约14.2亿吨。以农村废弃物能源化利用为重点的生物质能利用问题成为推动农村能源低碳发展的重中之重,可通过秸秆打捆直燃供暖、秸秆成型燃料、生物天然气技术应用,提高农村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水平。

      三是加快构建以电为中心、清洁高效、环境友好、网源协调的农村能源供应消费体系。在能源供应方面,针对农村区域分布、资源禀赋等特点,可采用集中式和分布式相结合的模式。对于靠近大电网的区域,可通过通大电网、加强农网改造升级等方式加强能源供应。对于偏远地区,在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可因地制宜建设光伏、风电、小水电、生物质能等能源站,采用独立微电网等先进技术满足当地用能需求。在能源消费方面,根据农村居民生活生产用能情况,以及我国电能替代主流技术发展水平,在满足技术经济性下全面实施农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大力推动农村绿色出行、清洁能源供暖等工程。

      四是加强农村能源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村能源发展提供制度支撑和保障、技术和动力支持,在促进能源公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农村能源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当前在农村能源管理上,亟需形成一套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来适应建立城乡一体化能源供应体系建设及清洁能源发展需要。推进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同时加强政策支持和市场化运作。政府应对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做好顶层设计,将农村能源服务体系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为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发展提供基本政策和制度保障。根据农村及能源利用特点引入各类投资主体,培育农村能源专业化经营和服务企业,积极探索商业化运行机制和模式,使农村能源服务功能更为规范合理,各项优质服务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五是推进农村能源试点示范,积累推广经验。以技术、利用模式、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导向,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部门和企业,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农村能源应用试点示范,多渠道加大对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试点示范项目遴选、建设和运营管理,及时跟踪、评估和考核,总结积累可推广的成功经验,确保达到示范效果。



专家介绍


冯凯辉,国网能源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分布式电源、农村能源和储能的规划运营、政策管理等领域研究。近年来负责和参与国家863课题《大型光伏电站并网关键技术研究》《高密度多接入点建筑光伏系统并网与配电网协调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国家发改委委托课题《实施乡村能源革命行动研究》《分布式能源发展和利用研究》,以及多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参与多项光伏发电、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相关的国家、行业、企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多次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黄碧斌,博士,高级工程师,国网能源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主任工程师,兼新能源发展研究室主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分布式发电及智能配电委员会委员、学组组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专委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储能和农村能源的政策管理、规划运营和技术经济研究。近5年来,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以第一/第二发明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主持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和综合能源系统经济性分析软件,分布式电源、储能和配电网协同优化软件。共计20余次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国家能源局软科学成果奖、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国家电网公司软科学奖、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奖、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行业信息化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项。

闫湖,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分布式电源政策经济分析、国内外能源电力统计分析、农村能源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编写《国内外能源与电力发展状况分析报告》、《国际能源与电力统计手册》、《能源数据手册》等多部著作。承担国家电网公司、政府部门委托的重大课题20余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论文15余篇。先后获得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国家电网公司管理咨询奖等多项奖项。

团队简介国网能源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专注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储能和农村能源的政策管理、规划运营和市场机制研究,以及国际能源电力信息统计分析,撰写材料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上报多次获得中央领导重要批示,长期支撑国家政府部门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决策,多次获得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来的感谢信。

      新能源所高质量完成了国家发改委委托的《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研究》《分布式能源发展和利用研究》《电网侧储能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等近百项重大课题研究任务,配合制定了《关于改善电力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通知》等多份政策文件,出版《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中国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发展前景及实现路径》《重塑电力市场-低碳电力系统转型过程中的市场设计与监管》《世界能源与电力发展状况分析》等著作二十余部。

      新能源所三十余次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国家能源局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奖、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创新奖等省部级奖项。多次获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先进班组、营销工作先进集体等集体荣誉,多人次获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展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往期回顾 


【新能源调度运行与市场交易创新】国内外电网新能源接入水平比较

【农村能源探索】农村生活用能电气化主要提升领域及潜力

【新能源调度运行与市场交易创新】国外新能源政策与市场机制—美国篇

【新能源调度运行与市场交易创新】我国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情况

【新能源调度运行与市场交易创新】短期市场对促进新能源消纳至关重要

【新能源调度运行与市场交易创新】国外新能源政策与市场机制—英国篇

【新能源调度运行与市场交易创新】国外新能源政策与市场机制-德国篇

【新能源调度运行与市场交易创新】不同新能源跨省区现货交易模式对新能源消纳影响分析

【储能发展建言】重新认识“新能源+储能”


编辑:杨彪

审核:许晓艳

声明

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中国电力》编辑部的作品,转载时要包含本微信号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在文首注明《中国电力》原创。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分享。欢迎大家转载分享。


关于我们

     联系电话:   010-66603802(编辑)                      010-66603801(发行)                      010-66603587(传真)        邮    箱:  zgdl@sgeri.sgcc.com.cn        网    址:www.chinapower.org


     官方微信号:ELECTRIC-POWER

        主办单位: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